来源:巩义信息网|时间:2017-7-8|栏目:金融
【庙堂江湖】 M1才是真正能够影响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数量,我们应该关心的是M1而不是M2。
不知何故,近年来财经媒体一致公认中国的货币超发了。百度一下,几乎所有断定货币超发的文章,无一例外地引用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M2数据:2013年已经突破100万亿。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数字,超出了常人对大数字的一般想象,所以很容易诱使普通读者不加思考地接受“货币已经超发”这一结论。但是,在笔者看来,这个结论值得商榷。
货币是不是“超发”,需要有四重考虑:
首先,应该和GDP相比较,因为货币的最重要作用是作为交易的媒介,如果交易的对象增加了,我们自然需要更加多的交易媒介。所以,如果我们单单比较M2在2000年和2012年的数据,我们会发现12年间这个数字增加了7倍多!但是如果我们把M2除以当年的GDP,计算出每一年的M2相对于GDP的比值,再看看这个比值在过去的12年间增加了多少,我们就会发现:原来12年间仅仅增加了38%,每年增加了3%都不到。这是不是仍然让你觉得是一个相当不得了的增加幅度呢?
其次,需要问一下,为啥我们的媒体仅仅聚焦一个M2,而不看一看M1呢?实际上,M1才是真正能够影响我们经济的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数量,我们应该关心的是M1而不是M2。如果我们同样去计算一下我们的M1除以GDP的比值,再比较过去12年间这个比值的变化情况,我们会吃惊地发现,原来这个M1并没有变化多少,基本上就在GDP的一半左右徘徊。所以,如果你认为中国的货币超发了,那么12年前就超发了。这个新闻已经发生了12年,应该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吧?难道现在的财经新闻记者如此好做,以至于只需要写写“今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”这样的天天发生的旧闻?
再其次,一国的基础货币发行量是掌握在中央银行手里面的,也就是说我们俗称的“印钞机”只有国家才能用。钱一旦投入到一国的经济运行中之后,我们可以把它拿来换东西,这个交易中的货币和放在口袋(或者银行)里随时等待交易的货币,加一起才是决定了我们的物价水平的关键货币量:M1。而M2其实并不是完全由中央银行的印钞机决定的数量,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我们不用的躺在银行定期存款账户上的钱。一旦我拿着一万元钱存了一个定期,很有可能银行会贷款其中8000元给了别人,那个别人又会存个6000元到定期账户,以此周而复始,很有可能我们最后加总全部的银行定期存款时,会发现超过了最早的一万元。这超出的部分有多少,既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变化,也随着我们的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在变化,是一个很捉摸不透的变量。所以,哪怕我们真的觉得M2的数字太大太可怕,这也不是要求中央银行不开或者少开“印钞机”的理由。
最后,我们是不是应该放眼全球,看看别人家的货币发行量在一个什么水平上,再回过头来想一想,我们的货币是不是超发了呢?其实你到经济学教科书里面一翻,就会吃惊地发现,这个M1相对于GDP的比重,在世界各大发达经济体内有完全不同的水平,比如美国就只有15%,与此相比,我们的50%-60%就太高了;但是如果看看日本,它也有差不多50%,那么我们的数字是不是还是那么地不可接受呢?这就好比我算不算一个矮子要看和谁比,比姚明那一定是矮子,和幼儿园小朋友呢?那么我们的货币量究竟应该和谁比呢?我也不知道,有知道的,说一声!这里先谢谢了。 (作者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沈凌)
下一篇:姚明食言 成CBA副董事长